防爆的基本原理: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2 )氧气:空气。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防爆的原因: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这些物质都是易爆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 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 :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 :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仪表防爆的原理:
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
爆炸性物质 | 区域定义 | 中国标准 | 北美标准 |
气体(CLASS 1) |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畅时间存在的场所 | 0区 | Div.1 |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 1区 | ||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 2区 | Div.2 | |
粉尘或纤维(CLASS 2/3) |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短时间频繁的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 10区 | Div.1 |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 11区 | Di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