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矿工死亡数量增多、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保障矿工的安全,制造发明了空气呼吸器,为矿井事故的救援提供了技术保障。
时至今日,空气呼吸器已经应用到有毒有害气体、化学污染物、高温、浓烟、缺氧等环境下进行作业和抢救的场合中,为使用者提供呼吸保护,保障生命安全。
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使用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加速了空气呼吸器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更加切实有效的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纵观空气呼吸器的发展如同大多数产品的发展一样,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革命的进程,空气呼吸器产品的研发和需求也成为一种应运而生的产品。这个阶段是空气呼吸器的萌芽时代。由于当时材料科学研究方面还处于叫低级阶段,设计的产品体积大、笨重、携带不方便、压力低、有效使用时间短。
第二阶段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阶段是空气呼吸器发展的成长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又发明了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20世纪50年代空气呼吸器配置到市政消防领域。
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这个阶段是呼吸器发展的成熟阶段。传统空气呼吸器的设计原理越趋成熟,空气呼吸器材料的选用也达到了新的高度,防化学、防老化、耐高温的特种橡胶材料成为空气呼吸器面罩的主要选材。防火或者阻燃的芳纶纤维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空气呼吸器的织带中,提高了空气呼吸器的携带安全性及防火耐磨性。航空航天用的高强度碳素纤维也被用到空气呼吸器的气瓶增强包辅材中,复合材料气瓶的整体质量只相当于钢瓶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四阶段进入21世纪至今,这个阶段是呼吸器发展的智能化阶段。社会高速发展,空气呼吸器也在各领域广泛使用,应用的场所和环境更加复杂,在应用过程中也有多方面不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随之推动空气呼吸器进一步发展,在选择高性能材料、机械结构、气路减压方面进一步优化应用,操作更加快速简单,具备了自我防护的同时还具备他救功能,电子技术也应用整合到空气呼吸器产品中来。具体都发展了哪些新技术的应用?
1、 他救功能:在2009年扑救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工地火灾时,朝阳消防支队红庙中队指导员张建勇,将自己的呼吸器让给被困群众。他所带领的战士和受困群众脱离了危险,张建勇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通过此事故,空气呼吸器发明了具有他救功能,一套空气呼吸器可同时两人使用,避免了救援人员的艰难选择,自救还是救他人的问题。
救援小包
2、快充功能:往往事故都是突然发生的,事故发生后救援时间都是争分夺秒。但空气呼吸器所携带储存的30MPa空气量是有限的,需要频繁的更换气瓶,来保证救援。以往气瓶都是采用螺纹连接,需要拧松螺纹接头才能取下气瓶,再更换气瓶拧紧螺纹接头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导致让费大量宝贵救援时间。随着技术、材料不断提升,空气呼吸器发展了气瓶高压快插式快速接头更换气瓶和似类“空中加油机”形式的高压快速充气接头直接对气瓶补充呼吸空气,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
快充管
3、通讯功能:空气呼吸器是通过面罩佩戴在人体的头部,防护人体的口鼻和脸部。虽然口鼻和脸部得到了防护,但面罩阻碍正常的语音交流问题。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空气呼吸器发展了通讯面罩,将通讯功能结合于面罩的下部,对视野范围没有任何影响,具有近距离放大佩戴面罩人员的讲话声音,保持现场通话畅通;配合对讲机使用具有远程通讯功能,可实现救援前线施救者之间,以及与后场指挥员之间的双向语音交流。
通讯面罩
4、智能化发展:在火灾救援过程中往往现场情况相当复杂,给救援人员带来各种致命威胁,一但发生人员被困、意外事故、空气呼吸器发生异常,往往后场指挥人员并不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不能够监控到每个人的空气呼吸器使用情况,也不能定位到具体被困人员的位置,给营救带来困难。随着电子技术和软件的发展,结合这一技术,空气呼吸器已发展成智能化空气呼吸器系统。可数字显示压力、气瓶气量情况、剩余使用时间、环境温度、电池电量、与基站相对距离、撤离等信息,以及具有跌倒声光报警、求救报警、环境温度过高报警、低气压报警、身份自动读取。所有监控到的数据将自动保存并能实时无线传送给监控基站显示器上。指挥部可在后场接收并监控所有使用装备的人员情况,如有危险发生可立刻向救援人员发送单个撤离或全体撤离命令。使空气呼吸器形成智能化空气呼吸器系统。
智能空呼
随着国家对劳动者安全防护要求的逐步提高,空气呼吸器已经越来越趋于对高品质、定制化、新技术、优质服务的需求。国内优秀的空气呼吸器厂家已经逐步赶超国外品牌,成为民族的空气呼吸器发展的生力军。
文章来源:
该文章由中国劳动防护用品联盟会员单位,上海宝亚安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