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职业健康
谨防密闭空间作业引起的职业卫生安全事故
2017-09-12 11:15 | 来源:劳动者App | 打印 | 收藏
缩小 放大
分享: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

 

 

密闭空间作业接触的主要职业危害

一是各类有毒性气体,常见的有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系物等;

二是由于化学耗氧、氧气被隋性气体取代引起的缺氧。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引起劳动者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鉴于密闭空间作业易对操作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卫生部于2007-04-12发布了《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其精神实质是提醒相关单位和劳动者务必做好如下各项工作:

 

一、准入管理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操作者应得到作业负责人的准许,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危害控制的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控制密闭空间存在的职业危害,同时做好操作者的卫生安全培训,确保其掌握在密闭空间环境下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作业时至少有一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负责监护操作者。

 

二、作业前预防措施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密闭空间充分清洗,以消除或者减少存于密闭空间内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在准入者进入前,应当再用新鲜空气通风,以保证密闭空间内有足够维持生命的氧气。

 

三、作业前检测

 

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进行检测,了解密闭空间存在的有害因素,通常先测定氧含量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有针对性测定有毒气体,有毒气体须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四、作业中防护

 

在作业过程中应持续保持强制性通风,保证能稀释作业过程中释放的有害物质,并满足呼吸需要,强制性通风时应把通风管道廷伸至密闭空间底部;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时,作业人员须按照《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标准的要求选择和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软管送气面罩等呼吸防护用品,另外还要根据需要配备通讯工具、安全绳索。

 

五、事故处理

 

一旦发生缺氧窒息、中毒事故时,救援人员在得到作业负责人准许后,穿戴好符合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迅速将窒息者或中毒者移至露天通风处,施于人工呼吸或其他急救措施,同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首页| 关于国搜| 提供服务| 新闻中心| 法规标准|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742
技术支持:中投国搜(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22320号-2 技术支持:中投国搜(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