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职业健康
氰化氢——闪电杀手
2017-10-10 09:18 | 来源:网络资源 | 打印 | 收藏
缩小 放大
分享:

       氰化氢化学式

 

氰化氢,作为窒息性气体的一种,拥有“闪电杀手”之称,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电镀、采矿冶金、油漆、染料、橡胶等行业。氰化物大多是人工合成的,但也有少量存在于天然物质中,如苦杏仁、枇杷仁、桃仁、木薯和白果等。其中电镀、油漆、染料、橡胶等行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多。

 

氰化氢急性中毒事故时常见诸报端:

 

2004年,山东某化工车间发生氰化氢气体泄漏事故,22人中毒。

 

2005年,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下官村村民因清理自家废弃的青梅腌制池引起氰化氢群体中毒事故,22人中毒,6人死亡。

 

2009年,扬州某电镀厂工人对黄铜槽翻缸清洗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引起氰化氢中毒事故,1人死亡,1人中毒。

 

2009年,山东某金矿工人在清理冶金舱过程中发生急性氰化氢中毒事故,11人中毒。

 

2013年,某市一工厂发生一起丙酮醇装置的半成品储罐清洗过程中氰化氢急性中毒事故,10人中毒,1人死亡。

 

2015年,深圳某五金公司电镀车间发生一起急性职业性氰化氢中毒事故,1人中毒。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氰化氢是什么?常见的接触机会有哪些?氰化氢的毒作用机制是什么?氰化氢急性中毒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我们又该如何来预防?

 

氰化氢是什么:

 

氰化氢(Hydrogencyanide,HCN),分子量27.0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其水溶液为氢氰酸(hydrocyanic),氢氰酸属于剧毒类物质,其具有酸性,与碱作用生成盐,即氰化物。通常人们所了解的氰化物是无机氰化物,包括氢氰酸、氰化钾和氰化钠。而有机氰化物则是由氰基通过单键与另外的碳原子结合而成,包括乙腈、丙烯腈等。氰化物在高温或与酸性物质作用时,能放出氰化氢气体。氰化物中,以氰化氢毒性最为剧烈,是一种活性高、毒性大、作用快的细胞原浆毒。氰化氢气体成人致死剂量约为60mg,人吸入氰化氢浓度达20~40mg/m3数小时即可出现轻度中毒,150mg/m3接触30分钟后可死亡,当空气中浓度达300mg/m3可无任何先兆突然晕倒,发生“电击型”死亡。

 

触电身亡

 

常见的接触机会: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氰化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工业上常用的氰化物有氢氰酸、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铵等。

 

电镀、采矿冶金工业:如镀金、镀铜、镀银,氰化法富集铅、锌、金、银等贵重金属提取,钢的淬火,金属表面渗碳。

 

含氰化合物的生产:如氢氰酸生产,制造其他氰化物、药物、合成纤维、塑料、橡胶、有机玻璃、油漆等。

 

化学工业: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乙二胺、丙烯腈和其他腈类的原料。

 

燃料工业:活性燃料中间体三聚氯氰的合成。

 

摄影:摄影加工废液中含有铁氰化物。

 

农业:如熏蒸灭虫剂、灭鼠剂等。

 

军事:用作战争毒剂。

 

日常生活接触:如苦杏仁、枇杷仁、桃仁、木薯和白果等均含有氰化物。

 

能接触氰化物的场所

 

能接触到氰化氢的生活物品

 

氰化氢急性中毒机制及临床表现:

 

氰化物急性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收,其次在高浓度下也可通过皮肤吸收。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为主,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能充分吸收。氰化氢进入人体后可释放出氰离子(CN-)直接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使其失去传递电子能力,阻断呼吸链,导致细胞失去携氧的能力,而发生“细胞内窒息”。氰化物中毒时,虽然血液为氧饱和,但不能被组织利用,动静脉血氧差下降,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细胞氰化物中毒示意

 

氰化氢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1)接触反应:患者出现头痛、头昏、乏力、胸闷,也可伴有眼部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多为一过性,脱离接触后可较快恢复。(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头痛、呼出气中有明显的苦杏仁味、恶心、呕吐、视物模糊。(3)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皮肤呈鲜红色。(4)重度中毒:主要表现呈深昏迷状态、呼吸浅快、心率加快、心律失常、阵发性抽搐、甚至重度意识障碍。高浓度或大剂量摄入,可产生电击样死亡。

 

急救处理原则:

 

(1)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快速实施治疗,尽早提供氧疗。

 

(2)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3)经消化道摄入者应立即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4)眼部污染者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预防措施:

 

(1)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原辅料代替有毒原辅料。

 

(2)革新生产设备,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可能产生氰化物的工序,应实行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杜绝跑、冒、滴、漏。

 

(3)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同时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4)企业应加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接触氰化物作业人员应佩戴切实可行防护用品。

 

(5)通风排毒。接触氰化物的室内作业场所应安装机械通风设施,并兼做事故通风,其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

 

(6)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实施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防止劳动者发生缺氧、急性中毒等职业危害事故。

 

(7)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对接触氰化物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增强其对于氰化物毒作用的认识和防护意识,预防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首页| 关于国搜| 提供服务| 新闻中心| 法规标准|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742
技术支持:中投国搜(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22320号-2 技术支持:中投国搜(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