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拌料车间粉尘弥漫防护用品不“防护”
2016-11-16 15:29 | | 打印 | 收藏
缩小 放大
分享: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此,我省安监部门推行执法新模式——“双随机、两公开”制度,各级安监部门在执法检查时,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事项、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技术专家,及时公开检查对象、公开执法检查结果。这意味着,给专家组、执法人员戴上“紧箍咒”,禁止“人情牌”,倒逼企业认真整改。
    10月18日开始,省安监局组织5个检查组,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专项执法检查,本报今起刊发随访报道,对发现的隐患公开曝光,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现场镜头
    拌料车间“白茫茫”

    昨日,距省安监局检查组的整改验收进入20天倒计时,大洋塑胶有限公司正在紧张地进行整改。
    10月18日,检查组从安全生产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两名专家,又从省职业健康处提供的企业名单中,随机抽中位于随州市广水市的湖北大洋塑胶有限公司进行检查。
    走进PVC管拌料车间,现场环境触目惊心。大部分设备上积满厚厚的白色粉尘,墙上张贴的警示标识也被粉尘覆盖,几乎看不清本来的模样。有检查组成员不小心蹭到墙面,衣服和头发上瞬间沾满白粉,好一顿拍打才勉强清理干净。随行专家直呼“这墙上可以写字了”。继续向车间深处走,发现四周的玻璃窗密封,屋顶也没有通风设施。尽管当日车间处于停产状态,空气中仍然弥漫着大量粉尘。
    在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带领下,检查组在车间二楼,看到几台除尘设施。在检查组的要求下,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平时放料作业场景,一名工人以较慢速度放料,粉状原料就在工人面前快速弥漫开来,除尘设施“形同虚设”。更让检查组意外的是,大部分机器上起防护作用的玻璃盖板都不见踪影,员工作业时只能与粉尘“亲密接触”。
    工人使用的防护用品也并不防护。车间里一名工人正在进行清扫作业,他没有按照有关要求佩戴过滤式口罩,只戴着简单的棉纱口罩。在PVC管造粒、切割车间内,现场作业的噪声较大,工人却并未按规定佩戴防噪音耳塞。
    检查组发现,该公司还存在未按《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也无人员任命正式文件;未按法律、规定要求制定员工培训计划,也未按要求组织培训;安全警示标志不足且不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未公示等问题。

    专家点评

    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安生指出,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如果长时间吸入大量粉尘,容易因肺部粉尘的积累而引起疾病。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因为一般的棉纱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却无法阻挡一些细粉尘进入呼吸系统,达不到防护效果。车间噪音的声级较高,如果不佩戴防噪音耳塞,将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记者手记
    职业卫生,劳动者的尊严

    “做良心管·饮放心水”,这是印刻在大洋塑胶有限公司大门口一块醒目招牌上的字样,也是公司的经营理念。然而,检查却发现,该公司在安全生产尤其是职业卫生防治上,与其经营理念背道而驰。“职业病不像化工爆炸、火灾等突发事故那么触目惊心,但这个隐形杀手给工人带来的伤害是一辈子。职业病防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检查结束后,一名专家说。


    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是企业。然而,有些企业只是把“安全”贴在墙上、挂在嘴边,装不进心里。没有把职业病防治归并于安全生产防治的范畴,更没履行应尽责任。
    一个不讲求安全生产的企业,是一个不尊重劳动者生命的企业;一个不尊重生命的企业,谈为社会做多大贡献,皆是枉然。


首页| 关于国搜| 提供服务| 新闻中心| 法规标准|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742
技术支持:中投国搜(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22320号-2 技术支持:中投国搜(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