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樊城区后贾洼社区的富翔鑫鞋厂采访时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六旬老人正用锉刀、针线手工制作劳保皮鞋。顾太建制作皮鞋,用的皮革都是精心挑选的。因为质量好、价格低,吸引了不少顾客。有的顾客常来光顾,一买就是上百双。
这位老人就是这家皮鞋厂的老板顾太建。今年 62岁的顾太建是十堰人,他的故事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那时候,我刚从技校毕业,分配到郧县当地的劳保皮鞋厂,村里不少人都羡慕我。”顾太建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郧县国营工厂少,到工厂上班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进厂后,顾太建跟着师傅学做鞋。从裁剪皮革到修楦,从设计帮样到缝制,不知手被划破了多少回,才掌握了这门手艺。1999年,顾太建所在的劳保皮鞋厂改制。顾太建心想,自己在皮鞋厂里干了20多年,就会制鞋这一门手艺,何不开家手工鞋店,自己当老板。顾太建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正在襄阳打工的妻子,并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
2000年3月,顾太建的富翔鑫鞋厂在樊城区月亮湾公园附近开张营业。顾太建的厂主要生产高帮鞋、低帮鞋和低筒靴。“别看这些鞋子其貌不扬,质量可好了,用户都很喜欢。”顾太建说。
今年7月,月亮湾公园附近拆迁,顾太建把工厂搬到后贾洼社区。“制作一双劳保鞋,人工费就要十几元,再加上原料,可以说利润微乎其微。手工制鞋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手劲,现在愿意干这一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顾太建说。
顾太建的女儿、女婿都在美国工作。前不久,女儿给顾太建打来电话,要他把工厂关了,到美国去。顾太建不同意。顾太建说,他要把手工制作皮鞋的工艺传下去。
中国传统工艺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以及完整工艺流程,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从事传统工艺领域设计、制作工作的专业人员叫做传统工艺师。
传统工艺面临的现状比较复杂,有些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主要是工艺复杂,经济效益低下,后续无人等,国家已经出台好多政策在挽救,比如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媒体也在大力宣传,当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以各种方式在努力挽救,希望这些老手艺能够代代传承。
相关链接:
1,胶粘鞋工艺:也称冷粘工艺,是利用粘合剂将鞋帮、内底、外底连接在一起的工艺方法。由于鞋帮和鞋底粘合面材料的不同,所使用粘合剂的类型和性质也不同,如氯丁胶粘剂、聚氨脂胶粘剂、SBS胶粘剂等。由于胶粘工艺的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花色品种变化快、易于扩大再生产,所以在制鞋工业中是应用最多的装配工艺,占制鞋产品总量的80%以上。该工艺在皮鞋、运动鞋产品中应用最多。
2,缝制鞋工艺:也称线缝鞋工艺,是利用缝纫线将鞋帮和鞋底及其他连接部件缝合在一起的工艺方法。所使用的缝纫线是苎麻线,具有强力大、伸长率小、吸湿排湿快、耐磨性能高的特点。缝制鞋工艺在皮鞋产品中应用最多,主要有缝制沿条皮鞋、缝制翻边皮鞋、透缝皮鞋等。其工艺历史虽然悠久、作业复杂、生产效率低,但是产品结构、风格和结实耐用的特点是其他工艺无法取代的。加上机器缝制工艺的发展和改进,是其更加符合现代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从而在鞋类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胶粘鞋工艺中具有辅助功能,并由此产生了粘缝工艺。
3,模压鞋工艺:是利用橡胶外底在模具硫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胶料流动和合模压力,将外底和鞋帮粘接在一起的工艺方法。其外底和鞋帮是橡胶的高温和高压下粘合连接的,所以模压鞋工艺具有帮底粘合牢固且不易开胶和耐磨、耐曲挠的特点。由于模压鞋的模具生产周期长和花色品种变化慢,因此它适合批量大的产品的生产。劳动保护鞋、登山鞋、军警鞋等产品多采用模压工艺生产。模压工艺是由无模硫化工艺而衍生的有模硫化工艺,多用于皮鞋产品。
4,注塑鞋工艺:也称连帮注塑成型工艺,是将熔融的塑料注射入外模具并与鞋帮粘合为一体的工艺方法。外底的材料多为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脂、热塑性橡胶等。其工艺是在自动送料、自动塑化、自动计量、自动注射、自动闭模和开模、自动成型的条件下完成帮底粘合装配的,所以具有生产效率高和自动化生产的优势。它在皮鞋、布鞋、运动鞋、塑料鞋生产中都有应用。
5,硫化鞋工艺:是将外底、沿条和外包头等生胶片与鞋帮粘合后,在硫化罐中加热加压而硫化成型的工艺方法。该工艺的外底分无模(压延)成型和有模成型。因工艺相对粗糙、不易控制品质,通常只能生产低档产品。近年来,由于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产品档次有了较大提升。由于硫化鞋在穿着上具有舒适和经济、在生产上具有效率高和成本底的特点,所以在布胶鞋和胶鞋以及皮鞋生产中仍应用此工艺,且生产量大。